正在讲授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丁窑村党支部书记张凡带着30余名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相关知识。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张凡
乡间主理人要尊重乡村,把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想法融入乡村的风土人情,激发出乡村新的活力。
7月11日上午,泗阳县爱园镇丁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
了解民情,大胆去做2018年8月,在外打拼的张凡以返乡兴村新村干的身份回到家乡爱园镇张郑村。她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承包了100亩大棚种植莴苣,带动30余人就业,获得泗阳县返乡兴村新村干“振兴有我”创业大赛一等奖。一年后,张凡被调至爱园镇丁窑村任党支部书记。
丁窑村给张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基础设施落后,不论是桥、路还是沟、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村部更是只能用“老旧小”来形容。“当时,我们村全年收入17万元,负债六七十万元。村里基础相对薄弱。”张凡在农村工作只有一年时间,没有足够的经验,加上不是本村人,群众不信任,甚至有人当面对她说:“村书记不是你一个小丫头能干的。”“我本身是死磕到底的性格,可能心里面也有点傲气,觉得这个事情我要做就做好。”
为了尽快获得村民的信任,张凡前四个月,每天都去村里走访。“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走,到家里去看看。”每次上门,张凡就坐在小板凳上和村民聊家常。她带着一本民情日记本,把每户的需求都记录下来。村里有535户,其中287户在家,张凡走访完在家的村民,又通过电话访问了在外打拼的村民。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张凡先是和扶贫单位对接建了新村部,接着就在公共设施提升上下功夫。“老百姓想要迫切改善的一些基础设施必须提升。我们文化广场旁边的健身器材,包括路、桥、渠、路灯全部是新建的。”当时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房改善工作非常棘手。张凡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带着村干部到村里,以组为单位把老百姓召集到一起,聊农房改善、公共空间治理的政策,请大家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没有经验,我就向老书记学习,向周边先进村的书记学习。整理出思路来,就大胆去做。”
民生事实涉及最大的一件事是流转土地。张凡走访了很多村民,发现大部分人心里是愿意的,但有很多顾虑。比如有农机的村民不同意流转,害怕土地流转后没活干。还有的村民种的是亲戚家的地,亲戚外出打工把地免费给他种,但土地流转后就没法种了。“这里面隐藏着一些矛盾,不解决好就无法顺利流转土地。”张凡边摸索边干,努力把政策讲透,打消村民的顾虑。“我向有农机的家庭保证土地承包后有活干,对于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就另划一块地给他们种,就这样一步步死磕,总共流转了1800亩土地。”为推动丁窑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张凡向镇建言献策,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村1800亩耕地田成方、路成网,防渗渠全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
除了担任丁窑村党支部书记,张凡还是宿迁市人大代表。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致富能人”的独特优势,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她积极邀请镇人大代表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蔬菜100亩,养殖龙虾50亩,种植果树80亩、小麦500亩,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24人,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业129户,增加群众年收入1.5万元。张凡领办了家庭农场项目,帮助成立了服装加工点、玩具加工点、护袖加工点等加工点七个,引进了家具厂,投资标准化厂房和企业,引进了矿泉水生产企业,收回公共土地、电灌站。此外,丁窑村村集体还入股了当地的公司、花卉基地等,单这一项,每年能有十几万元的分红收入。如今,村集体收入翻了两番。
关爱妇儿,思想引领
作为省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手”张凡工作室负责人,张凡格外关注妇女儿童群体。
张凡走访时发现,村里有名独自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留守妇女,丈夫在外打工。她聊天时经常低着头,非常不自信。“我后来了解到,她丈夫一直跟她讲,谁赚钱谁做主,她没有工作,所以在家里不能提任何意见。”张凡就把她介绍到蔬菜大棚里做工,方便接送小孩,此外还给她找了一个加工拖把的兼职,在家里就能做。两份收入加起来平均每月有两千多元。“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看她,发现她笑容多了,说话非常有底气,待人接物上也落落大方。”
还有个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小男孩,性格非常敏感,在学校受了欺负回家也不说,后来发展到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上学。为此,张凡和男孩交朋友,请来心理咨询师开导他,孩子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考虑到村里的儿童缺少陪伴,张凡成立了“周末课堂”,组织教师为他们提供免费作业辅导,丰富他们的周末生活。对于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她带领村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帮助、亲情陪伴和心理辅导。同时,张凡还组织孩子在周末陪村里的孤寡老人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帮助老人排解孤单,让关爱流动起来。
基础设施好了起来,张凡创建了妇女儿童活动之家、信仰空间、图书室,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的精气神。以信仰空间为例,里面除了展出信仰传承的印迹,还有村里的产业发展、红色创客榜、有为青年榜、自强不息榜、垂范乡里榜以及70多户家庭的家训家规。骑着三轮车赶集的老两口、侍弄花草的奶奶、小板凳议事会现场、可爱的孩子、新建的丁窑桥、新拓宽的里晏路、夜晚的路灯……一张张照片讲述的都是丁窑人自己的故事。
张凡还在丁窑村开设了“爱心超市”。村民可以通过孝老爱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参与环境整治评比等来赚取积分,凭积分在“爱心超市”换取商品,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全村形成互帮互比的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