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巾帼敲门嫂:志愿服务架起“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南通市妇联

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天熹社区的小区楼宇间,有一群“爱管闲事”的“嫂”们:她们敲门问需时是独居老人的“亲闺女”,送教上门时是留守儿童的“临时妈妈”,调解矛盾时是邻里的“知心姐妹”。她们是社区“巾帼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以女性特有的温情与韧劲,在千家万户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让“陌邻”变“睦邻”,让“孤岛”连“暖城”。

“敲门行动”叩开“心门”

从“无人问”到“有人暖”

“以前独居生病,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现在小吴每天敲门看我,比亲闺女还亲!”提起“敲门嫂”吴新来,78岁的张奶奶眼眶湿润。这支由社区妇联牵头组建的“巾帼敲门嫂”队伍,用“每天一敲门、每周一陪伴、每月一关怀”的“三个一”服务机制,打破了邻里间的疏离感。她们手持“民情连心本”,记录每户需求:为失能老人代购药品、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替残疾家庭维修家电……仅2024年,累计敲门服务1000余次,解决急难问题230余件。一扇扇被叩开的门后,是逐渐消融的孤独,更是党群连心的温度。

5.png

“四色管理”搭建“彩虹桥”

需求精准对接“零距离”

社区紧扣“精准化”“精细化”原则,对辖区内0-18周岁家庭情况进行排摸,建立“一户一档”,全面掌握小区内的家庭基本情况,及时做好信息动态更新,形成小区“家庭地图”。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敲门嫂”创新推出“四色连心桥”服务模式,用色彩标注民生,根据家庭情况做好“红、黄、蓝、绿”四色档案,促使社区更精准、更高效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现家庭档案动态管理。这座“彩虹桥”既架起服务群众的快速通道,更串联起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6.png

“双向奔赴”凝聚“同心圆”

从“被帮助”到“帮大家”

“敲门嫂”的善举如春风化雨,唤醒社区互助基因。20余名曾被帮扶的居民主动加入服务队,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身份的转变让爱心接力永续,大家纷纷加入到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针对“暑期较长,孩子无聊”的问题,社区成立爱心暑托班,受助居民主动排班给辖区儿童授课、为充实孩子们的视野在社区生态科普馆为来参观科普的孩子普及科普知识......同时这支“娘子军”还孵化出“银龄互助社”“楼长志愿服务队”等子品牌,形成“以老助老”“小手拉大手”的互助生态。如今,天熹社区里“陌生人送一碗热汤”“邻居帮忙接送孩子”已成寻常事,真正实现了“邻里守望相助,幸福触手可及”。

20250328100226YUPJEGW1.png

“女性赋能”架起“连心桥”

柔肩扛起社区民生大事

“老人和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敲门嫂”队长张肖书记常挂嘴边的话。“敲门嫂”志愿队还与社区卫生室、律所、周边学校共建,打造“15分钟应急服务圈”,引入专业力量开展义诊、法律咨询等活动20余场,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张书记表示:“这支队伍敲开的是家门,连接的是民心,凝聚的是共建共治的合力。”从“陌路”到“一家亲”,“巾帼敲门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消融隔阂。她们是民生底线的“守护者”,是基层治理的“绣花针”,更是新时代赋予女性的强大力量。

8.png

这座用爱心浇筑的“连心桥”,不仅托举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更让社区成为“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温情共同体。正如居民们自编的顺口溜:“敲门嫂,办法好,烦事难事解决了;连心桥,真牢靠,幸福生活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