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她智慧
【百名女科学家寻访-31】张雪英:智能时代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南京师范大学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女科技工作者走上前台、勇挑重担,据统计,我省现有女科技工作者300万,其中126人成长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7位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们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投身科研一线,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她们志存高远、矢志奋斗,以巾帼不让须眉昂扬姿态,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鼓励更多女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再建新功,省文明办、省妇联、省科协联合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妇女报、新华日报、江苏广电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有关单位启动大型融媒体宣传活动——“百名女科学家寻访活动”。通过丰富的媒体视角,多元的传播形态,走进一百位女科学家的科研一线,倾听她们的故事,传播她们的声音,展示她们的风采。


人物简介

张雪英,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文、理、工”多学科的专业教育背景,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方向研究。先后担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入选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兼任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委员、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委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地名学会城市地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学成归来扎根科学领域深钻研

张雪英出生于四川仁寿,199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随后前往德国波恩大学计算机专业进修深造,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全额奖学金。2006年,她学成归来,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南京师范大学,并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转向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在全新的领域开辟科学研究方向,面临着“重头开始”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十几年来,无数个深夜,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教师办公室总能看到一盏灯亮着,那便是张雪英的办公室。她经常熬夜加班,甚至通宵达旦,早上七点到深夜十二点,几乎成了她的日常工作节奏。在加入南京师范大学的第二年,张雪英申请的国家“863课题”顺利获批。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拓展,她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打造了独特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标志性的国内领先研究成果,并在公安、气象、民政、自然资源、统计、军事和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正是多年来坐得住科研冷板凳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兢兢业业、深入研究,锻炼出了张雪英极强的科研能力,塑造了她过硬的专业功底以及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独到的学术见解。


育人为本引领教学改革勇当先

张雪英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她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研究生标兵等荣誉。张雪英不仅注重学术上的严谨指导,还鼓励师生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她多次与课题组的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参与校园趣味运动会;下雪时,她与学生一同堆雪人;当课题组的项目顺利完成时,她会邀请大家聚餐庆祝。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帮助学生们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也让他们学会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和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十余年来,张雪英培养了5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大多数毕业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科研力量,为中国地理信息科学事业发展注入了一股股新鲜力量。张雪英结合优秀历史文化与国家新时期发展需求,大胆探索思政、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的新路径。2021年,她指导的本科生大创项目“‘红旗漫卷’红色文化APP服务平台”,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指导研究生参与中国气象局研发的“冬奥气象服务智能引擎”,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智慧冬奥建设添砖加瓦。近年来,“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热点,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早在2007年,张雪英在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首次开设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课程,自2017年又开设了《人文社会GIS》课程。在缺乏教材的条件下,讲授此类前沿交叉学科课程,难度大,工作量大,但是能够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学生这样写道:“我认为《人文社会GIS》这门课程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思维。该课程的魅力在于赋予GIS温度与情感,不再只是关于计算机、地图技术的堆叠。不论是诗歌、诗人、还是龙脉、情绪、新闻、地名,似乎都是从日常生活的思考中凝练而成的。这让我对GIS和大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是我大学生活的转折点。”2019年,张雪英创办了“地理大数据与空间智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邀请了150余名顶级专家学者授课,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上万名学员,形成了“厚基础、追前沿、强技能、重应用”协同的研究生第三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了高质量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新品牌。


瞄准前沿产学研一体化走在前

张雪英一直坚守在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前沿阵地,并且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她发展了地理文本数据挖掘、地理知识图谱和人文社会GIS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标志性的国内国际领先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公安、民政、气象、税务、测绘等领域,支撑华为和科大讯飞等国内头部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入选“南京市栖霞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南京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创办了两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实现了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学有所用,有所得,张雪英始终以匠人之心始终坚守在科研前沿,为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