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
陈婕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时,看到了一家做手工的小作坊。作坊里有花花绿绿的小零件,有人拿着袋子在领材料,有人把做好的产品送回来,热热闹闹的。这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做手工的情景。我的妈妈是裁缝,她的工作一直是计件收费。妈妈总是说,多做多收,少做少收,不做不收。这朴素的生存哲学,就这样被妈妈带进了我们的生活里。放暑假了,村里三伯承包的凉席加工厂也火热地开起来了。
把竹子切成段,把段切成条,再把条切成麻将大小的片,再用长长的牛筋绳和钓鱼线把这些“麻将片”穿起来,一床凉席就做成了。前面的步骤都要用机器,是能干的年轻人在操作,穿麻将片则是手工操作。那时,妈妈会到凉席厂里领一些麻将片带回家,带着我们穿成凉席再送回去。
一个麻将片,一根牛筋,再一个麻将片,就这样把一个个麻将片穿起来。我和姐姐一人负责一半,穿到中间时,又拐弯穿回来。那时候我们虽然年龄小,手脚可不慢。堂屋里,妈妈一个人穿一床,我和姐姐两个人穿一床。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聊天,时间过得飞快,我们也穿得飞快,一天可以穿一床,手工费十元。
那时候的十元钱还是挺多的,每天我和姐姐辛辛苦苦工作,可以得到一毛钱买冰棍。一毛钱的冰棍得来不容易,我们也吃得很珍惜。那个暑假已经过去快30年了,但是做手工的记忆,仍然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妈妈,我们也拿点材料回去做吧。”女儿清脆的嗓音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好呀。”我欣然应允。我们从小作坊拿回来手工零件,看起来像是做小开关,先把两根电线套一个软软的黑色塑料管,再把另一头插进卡槽里。我跟五岁的儿子说,赚钱买冰激凌吃。他一听,可来劲了,马上积极地投入工作中。他能做的就是套那个黑色塑料管,两只小手捏着,小心翼翼,聚精会神。妈妈戴上老花镜,我和先生、女儿搬好凳子围坐在一起,有的负责套塑料管,有的负责卡线,一家人都加入了劳动的行列。儿子要听《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于是一家人边听我讲故事边干活,这感觉真奇妙。
女儿干一会儿就说好累,于是我就讲我小时候做手工的事情给她听。我半开玩笑地告诉她,要能吃苦耐劳,做事要有始有终。女儿也笑嘻嘻地回应我:“知道啦,知道啦。”就这样,我们边干边聊,一上午竟然全部弄完了。女儿拿回去结账,回来时笑眯眯地掏出二十元钱,我们都好开心。女儿举起手中的袋子:“我又拿了一堆回来。”一家人又开始了忙碌。这次有点不同,四根不同颜色的线,两头都要卡到线槽里,做一个要插八个孔。
这次,女儿干得很欢,用她的话说,真的太解压了。而且上午拿到了现金,她倍受鼓舞,干劲十足。晚上出去散步,女儿用今天的劳动成果请我们吃了冰激凌,那滋味一直甜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