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时代芳华】听她讲述潘安湖的故事:从采煤塌陷区到“只此青绿”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徐州贾汪曾是重要产煤区

以前由于过度开采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不过,现在的贾汪

不再是以前的‘黑白照’。”

潘安湖湿地公园讲解员朱雪宁说

“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

绿水青山图

正沿着潘安湖的一

徐徐展开。”

从采煤塌陷的荒芜之地

到水碧鸟欢的生态家园

潘安湖完成了惊艳的生态逆袭


回家做船娘
13年前

从外乡回家探亲的朱雪宁

第一次看到一批批的货车

载着满眼葱翠的绿树、红花

沿着塌陷区的边缘种植

挖掘机则在地表凹陷的区域施工

让小水潭连成了一整片湖面

“沧海桑田”是大自然的变化

而潘安湖却是徐州人靠勤劳

智慧书写的鬼斧神工“

就是这样一幕

让我情不自禁关注起了故乡。”

其实,在朱雪宁回乡前两年

这里已经启动综合整治工程

对采煤塌陷区土壤进行重构

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

当地政府在原来的塌陷区

建成了拥有7000亩开阔水面

和4000亩湿地景观的生态公园

朱雪宁了解到

当地村民可优先进入公园工作

“我当时什么也没想

就把工作辞掉后报了名。”

于是贾汪少了一个离乡的少女

潘安湖多了一位年轻的船娘

“我爷爷和父亲都是矿工

采煤环境潮湿

落下了风湿的毛病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

家乡会变成生机盎然的模样。”

朱雪宁看着热闹非凡的家乡

一种由衷的热忱

从心底生发出来


船娘的执着
游船从码头出发

芦苇已经开出雪白的芦花

面对各种各样的植物

船上的游客难免欣喜

不住地问朱雪宁

她并没有被游客们难倒
总会告诉游客什么是香蒲

哪里有水葱、荇菜

其实一开始

朱雪宁也不认识这些植物

她的工作是抛锚、推杆

沿航道行驶

靠岸固定船绳

渐渐地

她发现水生植物越来越多

便开始好奇“

每天清理水面时

我发现不仅水生植物多了

各种鸟类也积聚了起来。”

朱雪宁说

去年潘安湖还长出了菱角

虽然不是罕见的植被

但这种野生的菱角

是潘安湖生态修复的佐证 

除了植物

小动物也越来越多

“整个湿地内有野生鸟类224种

看到的鸟儿种类越来越多。”
朱雪宁说

她经常上网搜索比对

看看自己遇到的是哪种鸟类

潘安湖的环境越来越好

清澈的湖水中

鱼类资源越来越丰富

一次,朱雪宁开船带游客时

一条花鲢从水中跳到了船上

她开始关注野生鱼类

估算有鲤鱼、鲈鱼等30多种

一个个生活的篇章

积累起她对湿地里一切的热爱

便想着把湿地保护的故事
分享给更多人

于是,她在做“船娘”的同时

还给游客讲解湿地保护的故事


半路出家的讲解员
“真的吗?”
“怎么能变得这么好?”

“以前真的是煤矿吗?”

面对学生们不可思议的表情

朱雪宁说:“十多年前

这里是灰蒙蒙的煤矿塌陷区。”

潘安湖中学的学生面面相觑

作为离潘安湖最近的中学

孩子们从记事起

就没了“煤矿塌陷区”的概念“

我有必要告诉他们

这里以前是徐矿集团权台矿

和旗山矿的采煤塌陷区域

生态环境的改变

不是一朝一夕

美丽湿地需要用心

用情去守护。”

孩子们听完颇有感触

相约要来这里捡垃圾、护家园

朱雪宁的工作越来越忙

为了讲好每一次研学

她都要提前做好功课

正是一次次的磨砺

让半路出家的她

获得徐州市讲解员大赛一等奖 

如今

她已是湿地公园“代言人”

参加过综艺节目

接受过很多媒体采访

她希望有更多人知道

保护来之不易的环境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