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先辈的智慧、技艺与生活方式。它体现着民族的独特性格、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成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情结,他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寻访非遗女传承人】专栏,为您讲述非遗女传承人的故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时光的温度。
“如皋风筝可分为造型风筝和板鹞风筝两大类其中板鹞风筝一般由六角形风筝八角形风筝为基本形状可组成七连星九连星、十九连星大型板鹞风筝上装有几百个哨口能有节奏交替发出铜质的声响如遇劲风可随风传出十几里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单锋正在非遗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风筝知识孩子们个个露出神往的表情想亲眼看看大型板鹞风筝是如何放飞的
在菜花田放对蝶风筝
单锋和风筝的缘分
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在如皋艺术团工作的她正在和郭承凯谈恋爱郭承凯的父亲郭闻禾是如皋郭氏风筝的创始人在当地文化馆工作他扎的风筝无论花鸟鱼虫还是空中飞禽扎什么像什么家人也都热爱扎风筝、放风筝
“我们第一次相约去放风筝就放了一只蜈蚣风筝蜈蚣很大,眼睛嘴巴都会转动看着就很吓人第二次就带着我去油菜花田放蝴蝶风筝。”单锋记得那是一只对蝶风筝两只蝴蝶用一个竹篾削成两头细、中间粗的挑子把两只蝴蝶风筝系在两头用线相连放飞时,两只风筝上下翻滚真像两只蝴蝶在菜花中起舞单锋在不知不觉中对风筝产生了向往
尤其喜爱蝴蝶风筝
婚后,单锋提出想跟着公公学习制作风筝郭闻禾很是欣喜如皋风筝历史悠久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以绢、布、棉纸竹篾、丝线等为原料包含出样扎制、裱糊、彩绘试飞等多道工序经过郭闻禾改良发展的郭氏风筝是如皋风筝的主要代表之一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学习中单锋严格按照公公的要求一点点扎起骨架覆盖蒙面、绑扎提线……
在实践中摸索门道
“就拿扎骨架来说就讲究对称而且左右两个翅膀的弹性都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风筝在强风中平衡不变形。”在单锋看来制作风筝最难的是造型大家第一眼就看像不像还有就是风筝的彩绘它是一门综合技法的体现既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了解一些题材的寓意懂传统画、工笔画、彩绘还要有色彩感知能力
成立风筝工艺社
1987年,单锋由如皋艺术团转入当地一家服装厂工作工作之余,她和丈夫、公公组队加入南通风筝代表队经常去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参加风筝交流活动1992年,单锋制作的风筝获得第一届国际风筝会最佳技巧奖次年,她又在第四届全国风筝赛中获软翅串类中型第一名
小型第二名
1994年,单锋下岗每月只能领80元生活费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筹集了10万元启动资金购买了劈篾机、砂轮机等设备和原材料成立了南通郭氏风筝工艺社单锋还专门去北京、天津、潍坊等地考察学习了解风筝市场行情借鉴各派风筝的制作收集了两百多个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风筝图片赴江苏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详细了解美国、日本等外商
对风筝的需求信息
1995年年底工艺社生产的第一批五百只风筝被抢购一空单锋的风筝以结构轻盈、制作精美色彩明快、应物象形等优点
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当时,如皋举办再就业大会单锋在台上分享经验一时间很多下岗工人找到单锋要跟着她学习制作风筝单锋耐心地教授大家制作技巧为了方便大家制作还画图纸,标注好尺寸让大家照着做最后,所有的风筝再由她进行调整
保证出品的质量
当外贸订单下来时一个月要生产两千只风筝郭氏风筝是纯手工制作讲究慢工出细活一点都不能马虎“比如生产风筝的竹子买回来要阴干或用文火烤干削平有竹节的地方,打磨光滑然后根据扎风筝的需要劈出十几种大小粗细不同的竹篾光这个环节就要花费大量时间。”为了赶工,单锋常常熬夜
几乎每个手指头里都有竹刺
传承郭氏风筝
2003年,单锋到法国参加
“中法文化年”交流活动第二年她又到法国瓦纳、贝桑松两地参加风筝巡回展她和郭承凯准备了三十多箱风筝当地的风筝经销商纳赛尔看到单锋制作的风筝惊呼是他见过最漂亮的风筝活动期间单锋负责售卖郭承凯就在会场的空地上放风筝很多孩子看到天上的风筝拉着父母前来购买接过风筝后抱着不肯放手活动尾声纳赛尔再次找到单锋看到销售过半的风筝
一口气买下所有剩余的风筝
2019年,南通国际风筝节单锋再次见到了前来中国参加风筝节的纳赛尔纳赛尔激动地拿出手机向单锋展示十几年前的风筝照片
拉着她合影留念
随着城市的建设适合放风筝的空地逐渐减少为此,单锋和郭承凯改良出造型的哨口风筝既好放,又好看单锋的儿子小时候学习画画长大了学习摄影如今,家里的很多风筝造型
都出自他的设计
四年前,单锋被江苏省文旅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担负起非遗传承的职责她经常为中小学生返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设非遗课堂每次都会提前准备一些半成品风筝让大家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我觉得风筝是特别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在田野、广场,迎风放飞风筝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