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愈发近了,赶年集、买年货是中国人绵延千百年的过年仪式之一,从“飞”出新花样的蝴蝶兰到“游”出锦绣前程的小锦鲤,从美味的淡水澳龙到甜蜜糕团,从诗意簪花到乡韵十足的年戏,让我们一起赶一场有香气、有活力、有鲜美、有甜蜜的“她”年集。
紫薯皮包花生芝麻馅
原味皮包萝卜开洋馅甜菜皮包虾仁肉馅南瓜皮包笋干肉馅麦青汁皮包豆沙馅……无锡老字号“穆桂英”坚持手工制作冬至团用新米磨粉填入满满的馅料口感软糯有嚼劲无锡人都爱这一口“冬至大过年”在冬至团圆宴上吃上几颗庆祝当年的丰收之喜
祈福来年的顺顺利利
在点心店长大的孩子
1946年穆桂英点心店始创于无锡南长街黄泥桥堍因务工者90%以上是妇女故取字号为“穆桂英”意为“敢为天下先”近八十年的时间“穆桂英”从前店后坊一步步发展为集开发生产、销售、配送于一体的食品专业生产经营企业
成为无锡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小时候一到春节前陆惠敏就被母亲惠淑君带到店里那时是糕点需求的旺季母亲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地劳作陆惠敏在旁好奇地看着困了就把椅子拼起来睡觉有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里了长大后听母亲说起过去的事陆惠敏总觉得特别亲切艰辛创业的精神
深根在脑海里
2014年母亲不幸病逝陆惠敏在八十多位股东的推举下于2015年1月接过母亲的班成为“穆桂英”第五代经营者对她来说接手“穆桂英”是圆母亲未竟的事业肩上担负的是四百多位员工的生计和一家老字号的发展
上任之初
陆惠敏带着团队南下北上四处寻觅好原料跟着师傅研究、改良糕点口味思考着企业的未来过去,“穆桂英”走的是传统线下门店销售模式但随着餐饮食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陆惠敏察觉到企业需要突破、创新经营模式为此陆惠敏接连做出几个大动作通过整合资源成立电子商务部、市场开发部实施门店销售超市销售、电商销售特约销售、专职销售和全员销售等多种组合模式两年后重装位于南禅寺附近的穆桂英美食广场特邀评弹演员定期到店驻演又过了两年扩大经营新增城中店
让老字号走出去
多年来“穆桂英”继承并发展了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小吃在陆惠敏的带领下“穆桂英”不断创新糕团制作技艺在吸收本地糕团特色的同时借鉴宁波、苏州、嘉兴等地糕团制作技艺结合无锡地区时令季节特点兼容并举无论是糕、团、饼、馒、粽还是蒸、炸、煮、烘、烤
品类和技艺都有所突破
很多老顾客常常一家几代人都是忠实顾客“有位老先生过去总是到店里点上几只小笼包或是特色糕点后来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就让子女每隔几天来买一次他在外留学的孙子每次回国也会来店里吃各种小吃,以解乡情。”
2023年
无锡地铁5号线南禅寺站路段围挡施工,不能通行且建设工期将持续五年之久对于“穆桂英”南禅寺总店来说影响巨大为此陆惠敏组建了一个门店开拓小组开设了若干小门店很多顾客对于新门店给出了正向反馈
在陆惠敏看来“穆桂英”品牌代表着敢闯敢拼的巾帼精神公司有全国劳模两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人省乡土“三带”人才三人各类中高级技师二十多位“穆桂英”太湖船点被认定为省、市非遗重点保护项目“穆桂英”糕团被认定为无锡市非遗重点保护项目陆惠敏个人获得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双拥先进个人和食品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
吃年糕,年年高
每到过年无锡人都会想到“穆桂英”的桂花糖年糕豆沙八宝饭、冬至团……吃上这些美味怀揣美好祝福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就拿桂花糖年糕来说它是“穆桂英”的拳头产品所用的糯米取自江南粮仓安徽巢湖种植基地的一季糯稻新稻谷入仓种植基地控温控湿储存每次都要根据订单数量安排稻谷出仓碾出以保证送到制作场所的稻米品质如新糯米到达车间后进行淘洗、浸泡吹晾至七八成干时再研磨成粉、过筛然后再放入蒸煮容器中同时根据品类加入适量的水、白糖麦青汁或者红糖拌匀进行蒸煮做成桂花白糖年糕桂花麦青年糕桂花红糖年糕
蒸煮容器也有讲究
均选用传统的松木桶因为松木桶携带天然木质清香还可以使面团更好地保持含水量蒸煮过程很费工夫需由有经验的技师操作每蒸熟一层再撒一层直至满桶糯米面团蒸熟后需要师傅运用手腕力量不停地揉制直至两面光滑没有气泡才算完成这样口感才会又糯又有劲道揉制完成后面团拉条用棉线切成条块状盖上“穆桂英”的专属印章撒上桂花就可以包装售卖了顾客则早早地排队等待只为了吃上一口热乎的桂花糖年糕
如果吃得不过瘾
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制作美食广场内开设“穆桂英”课堂邀请江苏省非遗传人、糕点大师传授制作技艺给孩子们讲解面粉、麦青鸡蛋等食材的特点教他们制作可爱有趣的各类糕点、美食讲解美食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在揉、搓捏、包、拌、蒸中锻炼动手能力体会古人的劳动智慧了解无锡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四款年货礼盒兼顾美好寓意这一口糯叽叽可是无锡人过年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