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以案说法
警惕AI换脸乱象,筑牢女性尊严防线 │ 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66)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省妇联权益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

提交了五份建议

其中包括一份:

关于加强“AI换脸拟声”

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建议中指出:

人工智能(AI)深度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I换脸拟声”在影视、广告、社交等领域广泛兴起,成为社会喜闻乐见、传播力强、易成热点的技术应用。但同时也看到,“AI换脸拟声”不当滥用造成了违法侵权行为的重灾区,易引发侵犯肖像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以及诈骗等犯罪行为,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大规模形象和声誉损害,带来社会治理等风险AI深度合成技术所需素材获取便利、技术使用门槛低、侵权主体及其手段隐蔽性强等特点,给治理带来较大挑战。


在看到雷军的提议后

小编想到之前发生的

关于女性AI换脸的案例

下面,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以案说法

“AI换脸”伪造女明星涉黄视频

2022年8月,杭州市萧山警方在网上巡查中发现,辖区内有人利用AI技术制作淫秽视频并在网上进行大量传播。警方随即依法对此立案侦查,并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虞某。

经检察机关深入调查,虞某自2020年起便开始接触“AI换脸”软件,并尝试通过推广这项技术及相关软件来获利。然而,由于关注者寥寥,虞某并未如愿以偿。一次偶然的机会,虞某在社交群组中看到有人发布淫秽信息吸引关注,这让他动起了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淫秽视频牟利的歪脑筋。

虞某利用“AI换脸”技术,将他人的面部特征替换到淫秽视频中,并通过互联网群组进行传播。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他创建了“浏览群”和“私人定制群”。在“浏览群”中,虞某大量传播淫秽视频,包括经过他换脸的视频,以此吸引观众。而当有人提出“定制换脸”的需求时,虞某会将这些人引入“私人定制群”,并根据视频的长度、清晰度等条件收取定制费用。

虞某的“定制”换脸对象广泛,既包括知名公众人物,也包括许多不特定的普通人。他通过提供定制化换脸服务,以及销售“AI换脸”软件和传授使用教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获利数万元。此外,虞某还非法收集了大量他人的人脸素材,用于制作淫秽视频。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在依法追究虞某刑事责任的同时,还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7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虞某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事实确凿,遂支持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虞某删除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共6万元。这些款项将专门用于个人信息保护、人脸深度合成技术不当应用的治理等公益事项。

此案不仅创下我国首例AI换脸公益诉讼判决,更以“技术中立但越界必追责”的司法态度为行业敲响警钟。

虞某案并非孤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AI换脸的侵权投诉中,女性受害者占比高达83%。AI换脸技术本应是影视工业的创新工具,但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被不法分子滥用,导致大量侵权事件频发,尤其是针对女性的肖像侵权和色情内容传播。据相关报道,超120位艺人遭遇AI换脸侵权,其中女性艺人视频被用于色情内容的占比高达67%。

此外,AI换脸技术的低成本和易操作性也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一条10秒的换脸视频制作费用已经从5000元降至30元,普通人也能轻松完成换脸操作。

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涉及AI换脸等深度合成技术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刑法》也明确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此外,针对AI换脸技术可能涉及的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等行为,《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民法典还保护了自然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AI换脸拟声”技术的监管和治理,防止其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于侵犯女性权益的行为,我们必须零容忍,坚决打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女性的尊严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