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构建常态化儿童参与机制,9月13日,南通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第七期“童眼看通城”活动,组织40多名儿童观察团成员走进南通市环境教育馆,通过参观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馆、学习自然观察方法、户外观察生态环境等形式,引导儿童围绕“环境友好”建言献策,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儿童观察团首先参观了市环境教育馆,这是江苏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主题体验馆,展馆以“通达自然”为核心主题,集主题展览、自然场景、生态体验于一体,巧妙融合了江海文化特色与生态保护理念,通过16个独具创意的生态打卡点,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窗口。展馆内,“垃圾都去哪了”拍拍墙通过触控技术直观展示垃圾分类全过程;“逆转时光”物种保护沙漏以倒计时形式警示生物灭绝危机;“江豚生成计划”绘画投影让孩子们创作的江豚形象跃动于虚拟长江中;“种子星球”翻翻乐通过游戏方式普及本地植物多样性知识。
“近代环保先声”幻灯机的展示,让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南通先贤张謇不仅是一位实业家,更是我国近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原来张謇爷爷在救国图强的实践中,还广植林木、科学规划城市,开创了‘5+4'生态文明实践体系!”一位观察员感慨道。在“骑心协力向未来”体验区,孩子们踏上虚拟自行车,随着脚踏板的转动,屏幕上绿意盎然的江岸线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在眼前流动。“骑上这辆自行车,就能畅游滨江公园,感受低碳出行,真是太有趣啦!”一位观察员兴奋地说。
回到室内课堂,孩子们开展了金龟子标本制作实践课,从用酒精消毒金龟子开始,逐步学习调整触角和足部姿态,使用昆虫针固定胸部,在展翅板上展开翅膀,最后用硫酸纸固定翅膀形态。通过这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教育课,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的标本制作技能,更深刻认识到每个生命形态的独特性。
“希望场馆能多开设一些户外实践的课程,让我们不仅能看展,还能亲手种植小树苗、观察昆虫家园。”“江豚生成计划绘画投影能不能让我们画的江豚游到手机里,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建议在每个社区设立‘儿童环保监督岗',我们小朋友可以轮流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在建言献策环节,儿童观察团成员畅所欲言。市环境教育馆相关工作负责人杜婉宁老师在现场认真聆听并记录了每一条建议,表示将把这些“童言童策”系统梳理并落实到今后工作中,为南通儿童环境友好贡献力量。此次“童眼看通城”活动,是南通市妇联深化儿童参与的有力举措。未来,市妇联将持续健全儿童参与的常态化机制,通过“沉浸式观察、互动式体验、开放式提案”三位一体研学模式,拓宽儿童建言献策渠道,全方位打造更具温度、更加友好的儿童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