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妇女儿童家庭服务提质增效的进程中,南通市海门区妇联依托公益微创投机制,联合教体系统妇联精心打造“女教师‘心・家’融合赋能成长计划”,为女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守护与家庭和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彰显出“小项目承载大使命、释放大能量”的实践价值。
精准立项,锚定痛点夯根基
作为海门区第十一届妇女儿童家庭公益微创投入围项目,“女教师‘心・家’融合赋能成长计划”自筹备阶段便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前期广泛调研、多轮意见征集及专家评审论证,精准聚焦女教师群体“教学工作压力与家庭角色责任双重叠加”的核心痛点。项目联合区级专业心理辅导员团队,明确“帮助女教师及家庭成员掌握压力缓解方法、增进家庭内部理解、构建和谐家庭氛围”的服务目标,确立“专业服务与温情陪伴相结合”的实施路径。这一精准立项模式,有效避免服务资源分散化、服务内容同质化问题,为后续项目落地见效奠定坚实基础。
守护身心,创新载体筑防线
为切实缓解女教师身心压力,项目创新服务形式,推出系列精准化、常态化服务举措。通过线上推送《面向女教师的10个“轻疗愈”实用法则》,将自我关爱技巧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方法,助力女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调节身心;线下举办“情绪解压密码”主题活动,邀请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顾向红等专业人士,以情绪体验暖身游戏、情绪认知互动等形式,引导女教师掌握科学的情绪管理策略;深入校园开展“高效沟通魔法——关爱自己,做花开的摆渡人”专题辅导,帮助女教师优化职场与生活中的沟通方式,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系列服务举措虽以“微服务”为载体,却构建起覆盖女教师身心需求的立体防护网络,有效提升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赋能家庭,搭建平台聚合力
为进一步促进女教师亲子关系,项目围绕“增进亲子互动、强化家庭联结”设计系列活动。“芬芳手作,情暖家庭”亲子香薰制作活动,以手工创作为纽带,为女教师与子女搭建沉浸式互动场景;“揉碎焦虑,烘烤幸福”亲子烘焙活动中,女教师与子女共同完成碧根果曲奇、小团子制作,高级心理咨询师陆艳借助“对话盲盒”游戏引导亲子深度交流,不少参与教师反馈“通过活动深刻体会到陪伴子女的重要性”。此类活动以小见大,既丰富了亲子互动形式,又强化了家庭情感联结,为女教师构建起稳固的家庭支持体系,使其能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教育工作。
下阶段,区妇联、教体系统妇联将继续深化项目合作,拓展服务场景,丰富赋能形式,持续为女教师群体送上精准关怀,让“心・家”融合的温暖力量惠及更多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