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万家——扬州市宝应县各级妇联掀起《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阅读热潮
发布时间:2023-09-0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即日起,宝应县妇联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专栏连续推出巾帼共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线上展播活动,让我们在声音中共同回忆温暖往事,聆听幸福变迁,展望美好愿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倾听《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拉梁家河新故事,盼总书记再回家”。

 1133333.png

山阳镇妇联主席 陈思思

拉梁家河新故事,盼总书记再回家.mp3

大家好,我是山阳镇妇联主席陈思思,今天我为大家诵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拉梁家河新故事,盼总书记再回家。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到的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并到当年“老房东”刘金莲家中看望。

陕北高原的秋日,雨雾蒙蒙,青山绿树,空气清新。从延安前往梁家河的高速公路两旁,沟沟岔岔满眼绿色,印象当中的黄土很难寻觅到,潺潺的延河水倚着山势静静地流淌着。

梁家河村,因北宋时梁姓人聚居而得名。通往村子里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柏油路,有一条算不得河流的沟渠忽左忽右地伴随,一处拦截起来的淤地坝很是平坦,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路的两旁绿树成荫。

沿着村子一直向里走,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老房东”刘金莲家的院子。

从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的第二天开始,就有游客不断敲开刘金莲家的院门。对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追寻,对总书记成长起点的探访,吸引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接踵而至。

面对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游客,古稀之年的刘金莲干脆敞开了大门,做起了生意 —— 她在院子里一间平房内摆上红枣、小米、布鞋、鞋垫等出售。

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窑洞右手边是一铺长长的土炕。煤油灯、旧式木桌、铺盖卷儿、灶台、泛黄的报纸……屋里的摆设试图复原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插队时居住的场景。

50多年前,就是在这孔窑洞里,不到16岁的习近平同志度过了初到陕北的时光。不过,今天的窑洞“一点儿也不破旧,都是新修的石窑,还有崭新的农家小院。树,满眼都是树,远处的山都是绿的,黄土高坡没有黄土。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就立在柏油铺成的村道两侧,村里文化广场、超市、公厕一应俱全……”

“荒山、破旧的窑洞……”想象中的图景似乎已永久地驻留在了梁家河村史馆的照片里。刘金莲家乃至整个梁家河的现状,“变化让人震撼”。

更令刘金莲想不到的是,过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如今还拿上了工资卡,成了“上班族”:2015年5月,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成立,刘金莲和不少村民在经过培训后都成了公司员工,按月领薪,旱涝保收。

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不仅是刘金莲一家。近年来,梁家河村大力发展旅游、苹果、蔬菜三大产业。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产业壮大了,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和“旅游饭”,生活更加富裕了。

刘金莲说:梁家河的日子好了,我们想给总书记捎个信儿,让他放心。盼着他再回梁家河,看看“家”的变化!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通过选取32个看望慰问过的家庭(村、社区)发自内心的感慨、发生的变化和感人故事,在全国妇联的指导推动下,从报纸的系列报道扩展丰富为一本厚重的图书。书中,有群众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总书记风尘仆仆推开家门、嘘寒问暖关心关怀的场景;有群众用最具体的变化向总书记报告家庭的幸福喜讯;有昔日贫困山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作为一名女性、一名妇联干部、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在全县上下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挺膺担当新时代党的基层干部使命,发挥巾帼作用,锤炼巾帼才干,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