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小作家
诗意栖居众安桥
发布时间:2024-09-26 来源:《莫愁·小作家》

微信图片_20240926170601.jpg

一到苏州震泽镇众安桥村,就被满眼深深浅浅的绿迷了眼,柳条青青的绿,桑叶沉甸甸的绿,稻田欲黄还青的绿……磅礴得不可收拾。


在众安桥村闲走,在芳草萋萋中寻幽。这里是“震泽学派”的发源地。北宋末年,理学大家王蘋追寻伯父王仲举的脚步,来到震泽这片土地,聚徒讲学,传播理学思想。他以“震泽”为号,被尊称为“震泽先生”,其创立的学派亦被称为“震泽学派”,门下英才辈出,曾几、林光朝、陆九渊等,皆是理学史上的璀璨星辰。陆九渊更是在此基础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之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林光朝则另辟蹊径,创立了“艾轩学派”,其影响亦不可小觑。众安桥村的燕花庄曾是王蘋的居所与讲学之地。循着光阴的足迹,眼前仿佛重现了当年学者云集、书香四溢的盛况,感受到先贤对知识和真理的那份渴求。


拾级而上,至网红餐馆苏小花前的塔台之上,万籁俱寂,唯见飞鸟云集,天际间虫鸣唧唧,与近处麦浪翻滚之声交织成曲。极目远眺,村庄宛如古画一般徐徐展开。田畴万顷,纵横交错的水流如丝带般缠绕,桑林麦垄,高低错落,竞相争秀。风摇碧浪层层,一望无际;天空如被清泉洗涤,碧静无垠。


在众安桥村北郊,有一湖,现在被称为长漾。昔日湖里有一墩,乾隆年间《震泽县志》记载“湖中有浮玉墩”,此墩颇为神奇,“大旱不见水甚减,大涝不见水甚增”,随波逐流,与水面同进退,上下浮动。此墩宛如浮于水面的玉一般,故得名“浮玉墩”。孤墩出水,与尘世若即若离。这里曾有一位隐居的唐代诗人张志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这座土墩改名为“张墩”。每当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就会想起那位以青箬笠、绿蓑衣为伴,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诗人。“张墩”仿佛成为众安桥村的灵魂,引领着人们追寻那份淡泊与宁静。众安桥村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神往的栖息之地。


行走在众安桥村,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最接近自然的真挚。古桥小巷朴素内敛,一方菜园青绿喜人。一户,一园,一小巷,宁静幽远,墙皮镀上了光阴的色,人在巷中走,人巷俱老。风在巷中游荡,吹散了发丝,吹熟了巷尾的桑葚。东坡居士想“买田阳羡吾将老”,如果他能来众安桥村,定不愿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