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女性
【75年,家国同梦】吴家染坊:七代传承四世同堂
发布时间:2024-10-12 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家是小国,国是最大家。新中国成立75年来,千千万万家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用每一个小家的成长印迹串起了国家的发展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日益强大的国家让我们得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家国一体,相互维系。让我们走近美好的江苏家庭,从他们的家庭家教家风故事里,感受小家因大家的繁荣昌盛而幸福安康,大家因小家的向上向善而充满力量。


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温柔的蓝轻轻拥抱每一块蓝印花布都承载着

匠人的匠心独运和岁月的沉淀

在这里,蓝不再单调它讲述着农耕文化的勤劳与智慧讲述着江南水乡的柔情与细腻在这里吴元新一家四代人躬身其中质朴纯粹的蓝白二色

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卷



听父亲讲过去的故事

吴氏家族自清代以来
一直在苏州从事染织技艺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染织艺人吴忠熙带着全家从苏州吴县迁徙到江北崇明杨家沙(今南通启东)购田置业成为吴家在南通的染织第一代

传至今天已经七代

吴元新的母亲管惠芳6岁学习纺纱,8岁织布用灵巧的双手织染出一幅幅古朴精美的吉祥图案

很快成为乡里有名的纺娘

吴元新从儿时起家里便过着祖母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的生活听着吱吱呀呀的纺纱织布声看着块块坯布被染上各式各样的蓝白图案

他与蓝白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晚母亲织布到深夜父亲会在吴元新上床前先把被窝焐暖年幼的吴元新依偎在父亲胸前看着蓝印花布被面上的图案听父亲讲蓝印花布的故事和传说后来吴元新又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女儿吴灵姝就这样

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了


“祖母如今97岁高龄了她仍经常戴着蓝印花布头巾穿着蓝印花布夹袄为宾客演示纺纱、织布技艺娴熟的动作总会赢得参观嘉宾的阵阵掌声父亲也会为宾客讲解并现场演示刻版、刮浆工艺动静结合的表演将蓝印花布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吴灵姝在关于父亲的书中这样写道



抢救、保护和传承

1987年全国第一家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在南通创建吴元新进入研究所专职蓝印花布艺术研究和设计为了收集更多蓝印花布吴元新几乎跑遍了南通农村的每个角落


吴元新的妻子宋晓鑫是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刺绣专业人员他们家里没有过多的装饰摆设放得最多的是装有蓝印花布的包袱床底下、橱顶上、墙角落但凡能放的地方都堆满了

那都是吴元新的收藏

1996年年初吴元新突然接到通知要在短时间内结束手中的研究换研发项目这意味着要放弃从事了20年的蓝印花布工作36岁的吴元新很快作出了所有亲友都反对的抉择:辞去铁饭碗营造一个蓝白两色的世界用自己收藏、研究的成果

成立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吴元新拿出所有积蓄和父母的养老金并筹借了部分资金于1996年10月28日租用了纺织博物馆内的一间房舍成立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把20年的收藏、开发、研究成果和几百件蓝印花布作品

布置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身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吴元新及其“元新蓝”团队走遍全国所有蓝印花布主要产区抢救、保护、收藏明清以来实物资料6万余件整理纹样超过20万个出版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等专著并建立了蓝印花布纹样数据库

立档研究,传承文脉



为非遗注入创新活力

“蓝印花布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展馆同时还有染坊和制作产品的车间我们自己印染出来的布匹经父亲设计以后在车间制作出成品最后到馆里销售长期的印染和研究工作父亲一直为腰酸背痛所困扰而且染坊里不能没有年轻人。”吴灵姝在北京求学期间曾一度对回乡继承这一传统技艺而犹豫在父亲的坚持与鼓励下

她最终回到南通

吴灵姝不断在布料、技法、渠道上打开新的思路在真丝雪纺等极轻薄的布料上尝试印染将蓝印花布与扎染相结合研发蓝印花布文创产品在各种新媒体上开展宣传不久,吴灵姝的丈夫倪沈键辞去银行的工作,加入染坊“放弃金融专业从零开始内心充满了忐忑和不舍但10年来,我已经沉浸其中

传统手工艺带给我平静与快乐。”

如今,吴家人组建了“元新蓝”团队经营生产之外通过染坊带徒、家族传承院校教学、社会培训等培养青年传承人吴灵姝的大女儿吴抒染3岁时便开始学习制版现在读六年级的她能很快地完成一幅完整的刻版如今,吴家染坊已经呈现“七代传承、四世同堂”喜人景象“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不断探索蓝印花布应用的可能性让非遗融入时代

融入生活,生生不息。”

“在祖母那一辈蓝印花布是生活必需品是他们的时尚那些精美吉祥的图案寄寓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我父亲那一辈把蓝印花布延续了下来融入了彩陶、漆器、砖雕的图案包括一些平面的透视几何元素创新设计的纹样给那个年代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享受到了我们这一辈则希望更多的人能读懂蓝印花布的造型语言感受到它的美推动它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因为只有进入生活这项技艺才会更有生命力。”吴灵姝说


多年来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扶持让这块小小的“土布”

走上了国际的舞台

“前些年,我们把全国二十多个跟印染文化相关的省、市、自治区都走了一遍这几年我们想多到国外去看看丝绸之路将我们的手工印染技术传播了出去中亚很多国家都保留了这项技艺可以去调研关注传承的现状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汲取新的设计理念学习借鉴,拓展思路。”关于未来,他们这样打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