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组织建设
“三新”领域妇联建设次第开花,常州妇女拥有坚强“后盾”
发布时间:2024-12-27 来源:中国妇女报;作者:茹希佳

连日来,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光伏+采储”产业链妇联、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妇联等相继成立。常州市全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着力织密组织之“网”、汇聚队伍之“力”、打造温馨之“家”、激活动力之“源”,助推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新”光熠熠。

向“新”而行

建强新经济组织妇联



在常州,中天钢铁、天合光能、上上电缆等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均成立了妇联组织。据统计,该市已建立非公经济企业妇联达431家。聚焦特色产业链,今年,该市已成立溧阳新能源装备及零部件产业链、常高新智慧能源产业链、天宁区健康养老产业链、常州经开区绿色家居产业等15个产业链妇联,常州市妇联主席陈瑛表示:“让妇联组织建在‘链’上、协同发展融在‘链’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

武高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妇联主席周蓉介绍,今年在武高新成立了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程机械3个产业链妇联。“通过妇联,搭建相互交流平台,让女性科研人员分享最新成果和技术趋势,拓宽视野,寻找上下游之间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通过产业链可集聚更多新生力量,放大资源效应,促成“化学反应”。周蓉说:“妇联是女职工的‘娘家人’和权益维护者。通过妇联,我们可以监督企业落实女性职工的产假、哺乳假等权益,开展数控技术、质量检测等技能培训,推出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调适等服务,助力产业女性职业发展。”

此外,常州市瞄准商圈园区、街区市场、人才公寓等实体,筹建妇联组织,全市现已建立商圈园区、街区市场、人才公寓妇联42家,常州创意产业园、五星智造园、运河五号街区、江南环球港、漫柏人才公寓等地,实现了妇联组织全覆盖。据悉,今年5月18日,依托人才公寓妇联,常州市妇联联合市人才办、民政、人社等部门,举行青春留常“寓”爱在常百名人才集体婚礼。陈瑛表示,“我们将全面推进各类园区、商圈、街区、人才公寓妇联组织建设,让组织破圈,用服务出圈。”
聚“新”前行抓实新社会组织妇联

“有了行业妇联,我们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常州市女性人力资源HR行业妇联主席李丹菊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做个招聘海报需要找广告公司来策划制作。现在可以自己制作,太方便了。这些都是HR行业妇联组织大家交流学习时学来的。”常州市女性人力资源HR行业妇联是今年6月成立的,11名执委分别是黑牡丹集团、江南实业、中天钢铁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负责人。据行业数据,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女性约占70%。“HR行业成立妇联后,我们既增进了交流机会,也在妇联学会了抬头看路学门道。”李丹菊说,HR行业妇联成立4个月来,先后组织了企业HR沙龙、百名女性HR“百校百企直通车”行动等活动,并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设立了女性HR形象墙,成为HR行业妇联的首个活动阵地。常州市HR行业妇联仅是该市新社会组织妇联中的一个代表,常州市目前有109家社会组织成立了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市女科技工作者联盟、市女性HR行业妇联联合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并成立“媖才聚常、职为她来”女大学生就业服务联盟,为女性群体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实现组织上有行有效,队伍上发展发掘,发展上共建共赢。
与“新”同行激活新就业群体妇联

目前,常州市现有网约车平台公司61家,女司机3700余名,占司机总数的12.52%;出租车公司18家,女司机458名,占司机总数的10.41%。据当地一项调查,女司机中70后、80后占比超过八成,稳居女司机群体主力军。2022年5月,常州市网约车巡游出租车行业妇联成立。该行业妇联主席赵波说:“网约巡游出租车行业竞争压力大,女司机更是在竞争中承受双重压力。找准女司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行业妇联实施了巾帼暖新幸福+、暖在‘方向盘’等系列活动,让女司机们切身感受到妇联的关心关爱。”网约车女司机也深感这份妇联“娘家人”的厚爱,“在妇女微家,大家敞开心扉说说聊聊,闷在心里的事,很快就被释放出来,整个人都轻松了。”网约车女司机陈淑君说。常州市网约巡游出租车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和出租车服务中心,打造了两个“路见美好巾帼行”妇女微家,围绕引领、学习、休息、服务、宣传等功能,切实开展思想引领、赋能培训、法律宣传、家教指导、权益保护等服务。“这些折叠床,是我们在需求调研中,了解到个别女司机因路远,中午没地方午休配置的。”赵波说,在妇女微家同步建立了“阳光心灵驿站”,邀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入驻,面向女司机及其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新就业群体以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货车司机、网络主播即“两员两机一播”等群体为代表,她们“在路上、在云端、在家中”,工作特点不一、生活作息不同、分布区域不定。常州市网约车巡游出租车行业妇联就是新就业群体中的一个,至今,该市已成立了快递行业、网络主播行业、外卖配送行业、道路货运行业等妇联,在组织成立的同时,同步嵌入妇女微家阵地,每年实施新领域妇联社工项目落地妇女微家,推动覆盖吸纳更有效,最大限度温暖凝聚新就业群体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