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领域女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三新”领域女性全面发展,江苏省妇联坚持党建引领,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出台“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全覆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不同形态“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新模式,不断拓展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新渠道。专题【“新”力量,“馨”绽放】走近新兴领域妇联组织,解锁女性发展新密码,见证新领域中绽放的女性魅力。
在徐州市云龙区
民间艺术协会妇联活动室里摆放着许多形色各异的香包它们的模样敦实淳朴一针一线细腻匀称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妇联主席徐州香包非遗传承人郭贯男介绍道“这些香包大多是由协会招募的困难妇女制作的她们用一双巧手、一颗慧心
诠释着自己的价值与热爱。”
非遗助力就业
从小
郭贯男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
学习各种手工艺
孩子上学后
她就利用休班时间重拾爱好
去各地采风
制作出具有徐州特色的绣球和香包
在社区里
郭贯男接触到一些困难女性
她能看出
她们的内心十分压抑
就一边教她们手工
一边安抚她们
做些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
郭贯男想
如果能将非遗制作技艺传授给她们
不仅可以创造学习和再就业机会
还能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2014年
郭贯男牵头成立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
2017年,协会成立了妇联
郭贯男当选主席
在区妇联的指导下
协会主要面向妇女儿童
特别是智障、残疾、失业等
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开展服务活动
刚开始,协会只有三十余人
现在已有志愿者、会员、学员等
共两百余人
此外,协会还凝聚了
十几名非遗手工艺人
他们在布艺、刺绣、
绳编、剪纸、面塑等
多个民俗艺术领域
开展教学和传承活动
小香包,金荷包
惠民小区是徐州一个典型的失地集中安置小区一些原先种地的妇女没有工作技能就业尤为艰难2017年7月协会妇联开始实施“爱织梦”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失地失业女性就业创业支持服务项目开展多项非遗手工艺培训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方法所有工具材料免费提供并承诺做到包学包会包就业当培训开展到第四次时已经有学员跟做香包订单的加工了
当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马庄村
购买了一只“真棒”香包
在徐州掀起了一股香包热潮
一时间香包供不应求
“当时,总书记同款真棒香包加工费
达4元一只
有个学员一天就能做出60只
每天能拿到两百多元
项目直接受益妇女百余人
她们回到家中
还会发动家人一起制作香包
老公负责画布、剪布、裁棉花
婆婆和孩子帮着组装。”
郭贯男表示,最多的时候
全市一天的香包订单数量有19万只
其中惠民小区承担了八成的产量
有的家庭月收入达到两三万元
小组长的收入能有6万元
一只只小香包
成了妇女们致富的“金荷包”
在协会妇联中
郭贯男还是“知心大姐”
有位学员离异后和儿子一起生活
没多久,孩子的意外去世
又给了她沉重一击
看着老大姐整天郁郁寡欢
郭贯男一边带着她学习手工
一边和协会的姐妹开导她
帮她转移注意力
在姐妹们的陪伴和帮助下
老大姐的手工技术飞快提高
如今,她在郭贯男的一家工作室
负责管理和销售
事业上越来越红火
也逐渐走出了失独阴影
指尖技艺,幸福生活
如今,民间艺术协会已经形成
“教学培训-原材料提供
监管制作-销售”完整服务链
通过广泛吸收困难家庭女性进行授课
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
然后团队负责统一采购
分派任务、组织学员制作
最后在验收后统一销售
“学会一门手艺或许能脱贫致富
但我还希望她们能
进一步成长为更专业、更自信
更具魅力的新时代新女性。”
协会每年定期邀请律师
为姐妹们讲解创业中
需要注意的法律要点
邀请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帮助有需要的妇女
梳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目前,协会已有六人被评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七人取得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资格
七人考得中国结等级证书
不少学员创业成功
有的在景区开了门店
有的拿到大订单时
找协会“学妹”们一起制作
还有的已经能够带动就业了
郭贯男希望
姐妹们满怀对生活的热爱
不断将指尖技艺转化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