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慧创速递
巾帼种粮兴粮爱粮节粮人物宣传(二)
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妇联共同开展江苏省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近年来,省妇联积极开展“巾帼兴粮节粮”活动,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兴粮、爱粮节粮的巾帼新农人:


瞿玉艳

张家港文华家庭农

1996年出生的瞿玉艳,毕业于安徽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她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张家港,接棒父亲的事业,成为文华家庭农场负责人。在她的经营下,农场已发展成一家集优质粮食种植、烘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家庭农场。农场加工中心占地十余亩,现流转土地1591亩,用于种植优良食味品质品种南5055、南46、太湖及优质小麦等。近年来,华家庭农场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巾帼示范家庭农场”“江苏省百佳家庭农场”“苏州市十佳家庭农场”“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等多项荣誉。瞿玉艳获得苏州市创业创新优胜奖,并当选张家港市巾帼建功标兵、苏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返乡务农,坚守初心勇担当

  张家港是稻米文化浓郁的江南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土地资源丰富,地理优势明显。二十世纪90年代初,当村里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时,瞿玉艳的父亲瞿社平东挪西借,凑齐了3000元,承包了张家港市农联村的50亩责任田,种植水稻。他认准一个理:农民就应该靠种田改变命运。那时,襁褓里的女儿瞿玉艳才刚满百日。2017年,瞿社平创办了农场,从50亩到600亩,开始走上规模化种植之路。在这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瞿玉艳对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人在田间劳作、她在田埂玩耍”是她深刻的童年记忆场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成了她想要的生活。因为热爱农业,高考填报志愿时瞿玉艳毫不犹豫选择了生态学。毕业后,她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场主,投身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洪流中。每个行业都需要新鲜的血液和力量,大部分人对农业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只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人才会去做农业,但她认为不是这样的。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到来,大规模使用农业物联网设备,实现科学生产是一种趋势。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瞿玉艳对未来充满信心。

加大投入,提升农机化水平

  农场种植规模扩大后,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人工成本激增,利润微薄。为了摆脱困境,瞿玉艳认为,必须在机械化上想办法、谋出路。那时,政府正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机可以按照设定的路线和范围自动运行,作业完成后自动返回起始位置”瞿玉艳激动地说。虽然农机成本高,但由于近年来的政策补贴和支持,她还是为未来考虑,咬牙购置了2台植保无人机。用瞿玉艳的话说,用上了智能化装备,做农活“跟玩一样”。整个家庭农场从当初仅有的1台插秧机、2台拖拉机,到现今20台各式农机设备,在土地整理、耕耙、播种、插秧、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拉长链条,绿色引领建品牌为了提高农场综合效益,农场在粮食种植基础上,拓展延长了产业链,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粮食烘干中心。2022年文华家庭农场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烘干粮食达17000吨,其中小麦7000吨,稻谷10000吨。2019年,农场投入35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大米加工流水线1条,从原粮清理、去石、多级脱壳、多级碾磨抛光、到大米分级装袋都全部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出米率高,效率快,日加工能力达150吨,年大米深加工能力达到30000吨以上。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直接返田沃肥使用,秸秆综合利用达100%。为加快市场推广,文华农场创建自己的品牌,注册的有品牌“来是乐”清水大米、太湖糯米等。近几年文华家庭农场积极开拓粮食市场,农场采取“农场 +公司”“互联网 +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客商签订购销合同,保障了水稻和大米的销售。2022年年销量突破11000吨,其中外省市场5000吨、苏州粮食市场3000吨、张家港本土市场3500吨,并与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签订糯米长期供货订单。农场严把大米品质关,严格执行生产流程,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来是乐”清水大米成为市场上的“金招牌”。农场还通过参加产品展销会、创业创新大赛、多种媒体报道等途径进行品牌宣传和运作,扩大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

勇担使命,帮扶妇女再就业

  2022年,经开区(杨舍镇)召开第十三届妇女代表大会,瞿玉艳当选为第十三届妇联执委,在进一步与妇联工作的接触中,她深深体会到了带动帮扶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当即她决定创办家庭农场联合发展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培训,邀请专家为妇女们讲解种植技术、市场分析和创业经验。2年来,她帮助周边规模种粮大户烘干稻麦面积达25000余亩,解决粮食烘干难题;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人次,其中为妇女提供270个岗位,创收83万元。农场被苏州村政学院列为现场教学基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来张家港培训的学员2000人次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参与到稻麦种植和大米加工中来。她们不仅学会了技术,还逐渐展现出了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有的妇女成立了自己的小团队,负责某一环节的工作;有的则提出了改进生产的建议,让产品更加优质高效。看到她们的进步和成就,瞿玉艳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她深知,这些妇女不仅仅是员工,更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她们的参与和贡献,不仅提高了家庭收入,也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展望未来,智慧农业新出路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作为张家港市大型粮食类家庭农场,今年年底,瞿玉艳与东莱村将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设烘干塔,带动东莱村农业经济发展。为了不断发展壮大,农场依托现有资源,在与小农户紧密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国企合作。2023年,农场同张家港市西水道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种植江边3000多亩土地,实现增收60-80万元;今年,农场与西水道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合作种植6000亩,预期可吸纳周边农户用工2000余人次。“长江边的土地田块大且方正,我们跟公司探讨,接下来将对这万亩良田实施水稻全程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打造万亩智慧农田示范基地,共同开发优质稻米。”瞿玉艳兴奋地说。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在此基础上,瞿玉艳表示将继续创建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从而打造集绿色生产、绿色农产品及绿色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